侵犯软件著作权罪诉讼时效——保护版权,切勿侵权
侵犯软件著作权罪是指未经著作权人许可,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法律保护期内,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复制、发布、演出、展示、播放、制作衍生作品或者其他侵犯著作权的行为。
目前,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,软件著作权的维护变得越来越复杂,很多人存在浅薄的认识,认为软件著作权不属于普通公民可以侵犯的范围,从而在不法的商业盈利活动中侵犯了软件著作权。因此,及时了解侵害软件著作权的罪行与时效是至关重要的。
一、侵犯软件著作权罪行的法律规定
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》第四条规定:“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对其享有著作权保护的计算机软件有复制、出版、出租、展览、放映、广播、发行、信息网络传播等权利。”
同时,该法条指出:“他人不得未经授权实施上述行为,也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。”
侵犯软件著作权的行为,包括但不限于软件的盗版、破解、反复制、反编译、反汇编、泄露等。
二、侵犯软件著作权的刑事责任
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,盗版软件可涉嫌刑事犯罪,令其承担相应的刑法责任。
具体来说,未经著作权人许可,以营利为目的,复制、发行他人软件的,可被定罪入狱三年以下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情节较为严重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情节特别严重的,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需要提醒的是,在构成侵犯软件著作权罪的情况下,只要发现犯罪行为,就不能对其进行包容、纵容,必须采取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。
三、侵犯软件著作权的诉讼时效
侵犯软件著作权的诉讼时效,是指侵权行为自侵权之日起诉至法院之日的时间限制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的规定,依法规定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,但侵权行为为侵犯以物为主的专利权、商标权、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,执行两年的诉讼时效。
如果著作权人无法确定侵权人的异议,不能构成诉讼时效中断。否则,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,即可构成中断。
同时,在特定情况下,刑事诉讼中有特定的破案时效规定,即按照犯罪的性质、情节和实际需要适当扩大。这就需要软件著作权人及时报案,否则就可能遭到诉讼时效的失效而导致侵权得不到有效维护。
总之,侵权行为往往是对象难以察觉,时间限制不可轻视。维护知识产权、保障版权无论对于著作权人和侵犯者都十分必要,除了法律制裁之外,更要在道德底线上约束自己,避免因利益的驱动而毁掉自己的未来。
上一篇:如何打造成功的新媒体平台?下一篇:软件著作权名称类似(《标题软件著作权申请指南》)
软件著作权说明书代写
一、《申请表》《说明书》《源代码》3个文档
二、300元/案子,3天内交付
三、电话/微信:131-3426-9169